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他认为,创新创造出新资源,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来自交大安泰的教授、学者和泛普的专家认为,企业的创新力是企业的一种内在变革力,这种新能力能带给企业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而企业的创新力来自哪里?组织的生命力卓越实践指数模型认为,企业的创新力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的所有创新,如发展战略创新、产品(或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都无一例外地依赖于企业智慧经验的积累、分享以及组织的学习力。
组织的生命力卓越实践指数模型从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分享文化、知识运营体系、创新转化程度几个方面对企业的创新力进行把握和建议:
组织学习能力:组织的学习能力首先建立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原则之上,并且每个个体的学习成果能够给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带去正面的促进。而一旦学习的目标或者内容偏离了本身的责权范畴,则不视为组织学习能力的衡量范畴。
知识分享文化:组织的生命力卓越实践指数模型更看重企业内部的学习资源整合能力,认为来自企业内部的知识和经验分享更具价值,企业应重点鼓励员工的自发意愿形成的知识分享文化,帮助更多员工成长。
知识运营体系:组织的生命力卓越实践指数模型认为知识管理体系的价值在于把员工无规律、自觉自愿地知识分享行动转化为一种符合企业分享规则的文化,并提供行动的平台,在平台上实现针对各个领域形成持续完善的知识地图,并针对特定知识有严谨的权限设置。
创新转化程度:创新能否通过某种方式落地,进而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价值,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力。是所有的管理者和创新研究者真正关注的话题。如果缺少了转化,一切的创新都好比空中楼阁。
泛普副总裁熊学武:创新,通常有种让人有种摸不着头脑的神秘。但事实上,创新无处不在,它在每个岗位的日常工作中。关键岗位的创新对企业意义重大。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