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电子政务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 来源:建米软件
  • 2011-11-01 16:48:17

     0引言
     电子政务项目作为IT项目中的一类,与生俱来也具有IT项目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特别是在当前电子政务项目普遍采取建设外包的模式下,政府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具有间接性,不确定性影响更大,面临风险也就更大。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子政务项目的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十分有必要对电子政务项目开展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这一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后续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前提。
     1 电子政务项目风险识别研究现状
    对于电子政务项目的风险识别研究是从一般IT项目风险识别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IT项目风险识别研究的重点普遍集中在项目实施阶段,极少有针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不同风险源的识别,而往往项目申报阶段和项目可行性阶段的风险,对项目成败的影响极大,也是造成许多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于电子政务项目而言,由于业主是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流程、工作方式等方面与一般IT企业有较大的差异。当前学术界从政府部门的视角,对外包模式下的电子政务项目开展风险识别研究还不多见。可以讲,针对电子政务项目全生命周期下的风险识别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结构,对经验数据缺少深层次的总结,
     比较成熟的应用于全生命周期下电子政务项目风险识别方法模型还较少,现有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成果与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政府部门的视角出发,跳出项目实施阶段的限制,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范围,开展电子政务项目风险识别研究,对于指导政府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电子政务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划分
    电子政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是指电子政务项目从立项到收尾的整个过程。由于电子政务项目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因而其生命周期划分与一般企业IT项目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投资管理体制和项目建设程 序,
    电子政务项目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前期阶段从项目策划起,到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止,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阶段;准备阶段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起,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止,可分为方案设计、招投标等阶段;
    实施阶段从开工建设起,到工程验收完成交付运营止,可分为研制开发、试运行、系统测试、验收等阶段;运营阶段从验收交付使用起,到运营一定时期或回收全部投资止,可分为使用维护、后评估等阶段。图1给出了电子政务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3 风险识别的主要技术
     根据当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比较成熟且常用的风险识别技术主要有:文件审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SWOT分析法、核对表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影响图分析法、情景分析法、财务报表法。
    1 文件审查法
    对项目文件进行系统和结构性审查。通过对所有计划之间的一致性及其与需求和假设条件的符合程度,来识别风险。实施的前提是需要完整的文件资料。
    2 头脑风暴法
    通过专家会议,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该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应用较多。
    3 德尔菲法
    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整理后再匿名反馈给专家,经过多次函询,使意见趋向一致。该方法可减少数据中的偏倚并防止个人对结果产生过大的影响。
    4 访谈法
    通过访问有经验的项目参与者、利害关系者或某项问题的专家,来识别风险。该方法简单易行,在实践中应用较多。
    5 SWOT分析法
    从项目的优势、弱点、机会与威胁等各种态势的每个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来识别风险。该技术适用于多个领域,应用较多。
    6 核对表分析法
    将经历过的风险列成一张表。通过核对,对项目潜在风险进行联想、识别。该方法揭示风险的数量可能较少,但可以识别其他方法不能发现的某些风险。
    7 假设分析法
   通过检验项目中假设的有效性,发现项目中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的假设来识别风险。该方法主要依赖于逻辑的推断。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