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访了较大量的客户群体,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客户普遍对于协同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深度都超过了最初的预期,相反ERP软件的实施却遇到了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应该在ERP软件中走的业务流程审批,如销售价格、出库数量、收入测算等,这引起了我的反思,并且得出了一个似乎新的结论看法:ERP不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唯一道路,而基于组织的任务、人员与流程的协同信息化解决方案也许是未来的一种新型解决方案。
首先,在客户走访中发现的重要现象就是合同审批、销售定价审批、差旅费报销等业务管理,大约80%的客户都是在协同管理软件中进行的,特别是致远软件的A8协同管理软件;
其次,在客户的决策审批如预算上报、重大资金使用、预算执行过程管控中,也基本上都在协同管理软件中审批,而这些信息的基础主数据、业务结果都是存储在ERP系统中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笔者多年从事IT系统开发,组织流程和业务审批的研究来看,ERP中的业务审批流程无论在单据、业务过程、流程引擎上都应该是优于协同管理软件的,而组织在实际信息化的落地实施过程中,几乎都选择了协同管理软件的业务表单+流程实现组织的行政、业务和决策审批。
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比较,笔者得到的主要结论在于协同管理软件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交给人去做主的,这里包括流程审批过程中实际去匹配人员而不是角色,在流程节点的审批者(一般是领导、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根据表单业务数据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技能和系统数据进行审批,而协同管理软件正是利用了他们的经验与技能,而忽略了系统数据(即协同管理软件中缺失的部分,也是ERP中有的部分),大家之所以愿意使用,恰恰在于在组织的实际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在知识、技能、经验中选择了技能、经验这些智慧型的依据,而不是系统中的数据。
更进一步地想,如果在组织决策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决策者提供刚刚够好的数据信息,则组织的决策过程将更加有效,使得组织的无论行政管理、日常经营、业务决策和战略决策都更加有依据,在数据的理性与决策者的直觉经验、技能中寻求一个平衡,就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业务审批、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的有效性。
业务审批、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审批是经常性地重复性审批,对于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说,他们的经验和技能是宝贵的财务,是组织得以长期发展和生存的基础智慧。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能够通过瞄一眼就知道待审批的业务、报销的数据是否合理,而不需要复杂的数据支撑。而这在大部分时候是非常可靠地,也是组织能够快速决策的基础。
对于战略决策,业务预算管控深入到细节的时候,显然这些不再足够,所以提供必要的业务数据、预算数据信息就是必然。同时,与行政审批不同,业务审批和决策的结果应该被统计、分析,提供给决策者预测未来趋势和发展的决策基础信息,如果能够结合指标化的量化结果,更将如虎添翼,而这些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基础业务数据、业务过程数据和业务结果数据,并且需要这些数据整合到一组或者多组业务场景中,从而使得参与业务决策的人员由管理者延伸到基层业务工作者,他们基于业务数据、业务过程、业务规则,能够在最接近用户,接近业务细节的位置直接开展决策工作。
这样的模型是否存在呢?基于目标、任务,组织、团队,人员、规则和基础方法论支撑的致远软件新版A6和A8都给出了答案,而两种答案还多多少少有些不同,值得去探究与回味呢。。。(文章来自泛普OA)
更多的泛普OA软件介绍,请随时关注泛普OA软件网站 https://www.meifun.com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