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论述在项目施工中如何通过精细管理以达到生产均衡化、成本最低化、质量达标化、安全绝对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期;成本;质量;安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建设施工项目招标制度的完善和项目责任承包制度的不断深化,运用精确的管理方法,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施工企业面临巩固、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效益。为此,各施工企业都十分重视项目管理。现就项目管理实践的点滴经验概述如下。
一、以精算工期促生产均衡化
俗话说:“思则常备,有备无患。”项目实施前,必须事先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制订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的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
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有余地。
实施动态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
对工期的精算,一定要考虑三种情况:一是理想状态下的工期。即设想未来不会发生任何风险时的工期有多长,比承诺的工期能提前多少;二是正常状态下的工期。即根据正常预测,在施工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进行挽救后的工期有多长,此时的成本预计是多少;三是在最糟糕的状态下的工期。即各种正常的和非正常的风险都发生时给工期造成的影响,要根据实际情况估计每种风险并确定轻重进行排序,然后再算工期及成本。
精算工期,主要是为了提高预见性,做好工期各个阶段的控制点,使生产能够有序有节奏地进行。
二、以精打细算促成本最低化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项手段,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
项目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在一定程度上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每个项目部组建初期,除公司要为其编制相应的工程及财务预算外,各项目部应该在项目经理的组织及亲自参与下,结合经验和当时当地实际,既考虑既定定额又充分结合市场,要为各种不可预见的支出安排资金,制订项目部自己的各项预算。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做到事前胸中有数,事中控制到位,事后算账有据,彻底改变秋后算账、拆东补西的局面。
工程项目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管理成本;二是缩短施工土期。而施工过程各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风险始终伴随,例如建设资金到位滞后于施工进度、材料供应跟不上、物价上涨、宏观经济政策偏紧以及各种招接待费用的发生等等。这些都将增加管理成本或延长工期。因此,要做到有效规避风险,需要精打细算。
控制费用。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内部要制订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控制工程成本。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制,这样可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施工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各种降本增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严把质量关,减少返工浪费。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控制间接费及其他直接费,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
三、以精工细作促质量达标化
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是创造企业良好信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项目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必须以质量体系为依托,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手段和资源。要实现施工项目达到优良等级标准,必须实行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质量管理。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材料、机械、技术、环境,事前对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